据中国地震台网最新消息
7月21日12时14分
弥勒发生3.2级地震
网友:震感明显!
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确认:2022年07月21日12时14分29秒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市(西二镇)(北纬24.39度、东经103.11度)发生3.2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。
震中地形: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1321米。
历史地震: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,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42次,最大地震是2018年9月8日在云南普洱市墨江县发生的5.9级地震(距离本次震中203公里),历史地震分布如图。
一时间,弥勒小伙伴们朋友圈都是
“清一色”的表示感到震感
👇
不少网友表示,第一次到强烈震感
👇
还有后知后觉的小伙伴
👇
对于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,要坚持“震时就近躲避,震后迅速撤离”到安全地方。
如果所处的房屋建筑物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,所在位置不超过二层的要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,所在位置超过二层的时候要就近躲避。
在室内可躲避在内承重墙的墙根、墙角、坚实的家具下、桌子脚或办公桌旁,亦可躲在承重墙较多的地方,比如卫生间。
发生地震房屋摇晃时,要及时关火灭火,防止次生灾害发生。
住在楼房的居民不能慌张向户外跑,要选择小开间房间避震,远离外墙,一定不能选择跳楼,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。
不能搭乘电梯,以免断电被困增加救援难度。
在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部,避开危险地方到开阔地带避震。
正在行驶的车辆,司机要尽快减速,靠路边停车,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以备疏散人员和紧急车辆通行。
在商店遇到地震时,要保持镇静,就近躲在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,但要避开商品陈列橱,震后听从服务人员的指挥,有序疏散。
据地震救援专家统计,在整个地震救援中自救占到70%、互救占到20%,公救只占到10%,自救互救的占到了90%,说明自救互救比公救更重要。
如果不幸被埋压在废墟内,要坚定信心,不可悲观绝望,想方设法保护自己,相信自己一定能脱险,能自我离开险境者,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。
在不能脱险情况下,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。如果受伤,想法包扎,避免流血过多,维持生命。
被埋时间比较长,且救援人员未到,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,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,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维持生命。
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到来,向外发出呼救信号,确保第一时间得到获救。
1. 先人员密集地后稀疏地、先搜寻后确定、先近后远、先易后难。
2. 使用的工具(如铁棒、锄头、棍棒等)不要伤及埋压人员。
3. 不要破坏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,防止引起新的垮塌,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。
4. 应尽快将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打通,使新鲜空气流入,挖排中出现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,以免埋压者窒息。
5. 埋压时间较长,一时又难以救出,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、食品和药品,以维持其生命。
6.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,从废墟中暴露出来,清除口鼻内的尘土,以保证其呼吸畅通,对于伤害严重,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,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 物,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,切忌强拉硬拖。
7. 对饥渴、受伤、窒息较严重,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, 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,避免强光刺激,对伤者, 根据受伤轻重,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。
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,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,地震相差一级,能量相差约30倍。
比如说,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,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,震级相差0.1级,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.4倍。
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.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。
只要不是政府通过正式渠道发布的地震预报,一概不要相信和传播。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省级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,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。
如果将地震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震级都说得非常准确的地震预报都是谣言,因为现在的地震预报水平还达不到如此精确程度。
当听到有地震要发生的信息而又难以判断真假时,可以打电话向地震部门核实。(弥勒市地震局24小时值班电话:6122379)
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,对将来地震发生的时间、地点和震级范围等进行预测,并向社会公告这些信息。
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,叫长期预报。
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,叫中期预报。
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、地点、震级的预报,叫短期预报。
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、地点、震级的预报,叫临震预报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(修订)》明确规定,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,各级人民政府需按规定程序发布地震预报信息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信息。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地震预报还不成熟,都处于探索阶段。
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最直接区别是在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同,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之前一系列的预测预报工作,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之后,产生地震灾害之前的警报工作。
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现已基本建成,预计在今年就可形成预警能力。
如果地震预警时间足够长,给公众充分的反应时间,则可以大幅减少灾害损失,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。
记者编排/孔德云 综合/中国地震台网 部分素材源自微信朋友圈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